点此给凉山网发送邮件

圣母院还可浴火重建,天津这些建筑却不复存在……

滚动新闻卫天津2019-04-16 15:24:24

巴黎圣母院这座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教堂,作为巴黎永恒的地标,不会有人真能想象,巴黎圣母院会有如此磨人心弦的一天。

“这是整个法国、整个法兰西民族

和全体天主教徒的灾难。”

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降临。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火势蔓延速度很快,难以控制。在紧张围观的人群注视下,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

很多法国市民目睹如此惨状,忍不住痛哭流涕。目前,巴黎圣母院火灾的灭火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所幸艺术品全部保存完好。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六百多岁的天津城,逐渐被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宽马路、大广场占据了这座城市,一批批老建筑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城市的变迁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留住更多的老建筑,留住大家记忆中的天津。

时光穿梭,带您找回那些遗失的老天津地标。

四面钟

位于和平路哈密道交口的四面钟是日租界的早期建筑。1976年地震时损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建后的建筑,和老四面钟比较,会发现细节差距很大,建筑精美程度已不在。

铃铛阁

所谓"天津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铃铛阁初建于唐代,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内存有《大藏经》全卷。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建藏经阁,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光绪十八年,铃铛阁失火,藏经阁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公元1901年,铃铛阁旧址改办成新式中学--铃铛阁中学。

铃铛阁早已焚毁了100多年,但这个名字却长久流传下去,因为由它派生出诸如铃铛阁大街、铃铛阁北胡同、铃铛阁大胡同、铃铛阁西胡同、铃铛阁中学、铃铛阁小学、铃铛阁街道办事处等一系列地名。

炮台

被称作三宝之一的炮台早已因一纸屈辱的《辛丑条约》,而被强行拆除,如今还能看到的只剩下北营门东马路的炮台台基。

海光寺

康熙四十四年,一位法名叫成衡的高僧在距天津老城南门三里的官道东侧修建起一座宝刹,名普陀寺。后康熙南巡,路过天津,赐名“海光寺”,因此而得名。

海光寺早在1900年被日、俄、英、美军摧毁,但是却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

李公祠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清末的朝廷重臣。清政府曾在他出生地和任职地修建10座祠堂,以示隆恩。天津市李鸿章创办洋务事业的基地,故在此修筑李文忠公家祠。

李公祠,占地约2万平方米,因此这条大街被命名为“李公祠大街”,抗战胜利后改为学校,几经扩建,原建筑早已消失,但地名留存至今。

新学书院

天津新学书院,原位于大沽路与赤峰道交口。由英国教会伦敦会创办于1902年,是天津最早的外国教会学堂。学校建筑仿照牛津大学青灰色古堡式建筑。1953年改为第十七中学。1976年地震受损,1983年冬拆除。

启新洋灰公司

启新洋灰公司大楼,始建于1913年,为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的总管理处,坐落于旧法租界海大道与威尔顿路交口处,今大沽北路111号)。1949年后,天津市物资局金属公司在该建筑内办公。2005年下半年,天津市政府为拓宽大沽北路,启新洋灰公司大楼被拆除。

圣母帡幪堂

天津东正教圣母帡幪堂,在1909年修建的救世主堂的基础上,于1922年扩建而成,原位于俄租界海河边俄国花园内,今天十一经路海河边南侧。是天津唯一的一座东正教堂。最早是为了纪念1900年阵亡的俄军士兵而建,后改建为教堂。1939年,日军征用圣母帡幪堂,拆除改建军用仓库。如今只能在典籍上看到它的模样了。

合众会堂

合众会堂初创于1864年,坐落在法租界一号路,即现在的大沽路,和天津历史上有名的启新洋灰公司毗邻。合众会堂的建立,是为了满足那些最早来津的外国侨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需求。重建于1897年的基督教合众会堂,地点在戈登路(即今湖北路),50年代后沦为仓库,1976年地震中震损严重,后被拆除。

东亚医院

东亚医院,原位于滨江道与河北路交口。1920年初,日本人田中俊次与法国福煦元帅商妥,以独资营建东亚医院,院址设在法租界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滨江医院门诊部院址)。院内设施东、西方兼备,病房整洁,护理周到,中西人士多乐往此就医。田中俊次死后,其子田中亚泰秉承父业,以其渊博的学识医治病人,医道精湛。1945年日本投降后,医院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改名为第六临时医院。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天津市立第三医院。

惠罗公司

惠罗公司大楼,始建于民国初期,坐落于旧英租界维多利亚路,今解放北路173号。这座建筑曾由伊文思图书公司、利亚药店和惠罗公司共同使用。惠罗公司使用一楼的大厅,经营英式的高档生活用品,溥仪曾是大买主。大楼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为三层钢混结构楼房,建筑外立面为水混饰面,平面为条状布局,顶部为缓坡顶并且四周出檐,檐部的中央部分作三角形折檐,外立面开有方窗并以壁柱相隔。2004年,保定桥修建时因拓路需要被拆除。

平安电影院

平安电影院,位于旧英租界马场道,今浙江路30号。1922年始建,总建筑面积2988平方米。影院始建之初,即放映世界一流的好莱坞大片,上座率极高,因此名声大噪。1929年年末,在这里放映了美国福克斯公司有声影片《歌舞升平》。这是天津第一次播放有声电影,开创了天津放映有声电影的先河。1956年平安电影院收归国有后,定名为天津音乐厅。2005年9月,拆除重建。2009年8月,天津新音乐厅新建完成。

真光电影院

真光电影院坐落在英租界伦敦路东端(今成都道),1936年由希腊人马乐马拉斯创建。马乐马拉斯病故后,由其子小马乐马拉斯经营,日本人牛岛秀男任经理,主要上演原版电影。1945年,常恩华任经理,后由马福禄任经理。1950年后,小马乐马拉斯回国,真光电影院关闭,暂作棉纺厂仓库。1955年,真光电影院由天津市文化局接收,由著名作家,时任电影公司宣传科长的周骥良先生将其改名曙光影院。1989年8月14日,被中影公司确定为天津市唯一的艺术影院。

金钢桥

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之上的金钢桥,是天津卫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它始建于1903年,因不能负重,1924年又建新桥,即今改建前的金钢桥。1903年所建桥俗称老桥。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于1902年将原驻保定的总督衙门,移驻天津,将海河北岸原淮军的海防公所改为直隶总督衙门。袁世凯为了提高他的政治地位和为来往京津两地方便,于迁天津新址后,复在河北种植园南侧,修建新车站称总站,俗称北站。

1903年车站建成后,从新车站修通一条直达衙署的大马路,命名为大经路。(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多次来津经过此路,改为中山路)为了与河对岸沟通,是年将原窑洼木浮桥,改建成双叶承梁式钢架桥,因是钢结构,故称金钢桥。后来,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金钢桥也成了红军迅速度过海河的桥梁。电影《平津战役》时还看到了金刚桥和解放桥(原天津万国桥)的身影。虽然红军没有在金刚桥会师,但是有很多人还是认为这座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建筑参考价值。1996年,因为年久失修,金钢桥被拆除重建。现在的金钢桥,是在老金刚桥的原址上修建的一座彩虹式钢筋水泥桥。而原有的金钢桥钢构件被制成了一座模型,安放在桥头公园的纪念碑上。

广场桥

广场桥以前曾是渡口。1971年,在现址修建吊桥。1982年,吊桥改建成固定的桥梁,直达当时的河北区中心广场,因此得名。大沽桥建成后,广场桥的交通功能被弱化,于2005年底拆除。

天津乐园

天津乐园1985年建园,同年6月1日所有游乐设施对外开放。2009年9月1日正式关闭。

1985-2009,24年间,天津乐园是年轻人和孩子们游玩必去之处,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成为欢乐的海洋,留下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估衣街

估衣街坐落在繁华的东北角和北大关之间,与北马路平行,全长800米,是天津一条有600余年历史的古老的商业街,这儿曾是天津商业的摇篮。

估衣街几经变迁,真的会不复存在吗?

作为物质遗产天津遗失了很多

也保存下来了很多

您的记忆中还有哪些遗失的?

是公园?是商铺?是庙宇?是戏院?

或是传承多年的老匠人手艺?

欢迎给我们留言

我们一起记录、挽留或者回忆

这片我们热爱的家园

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

龙腾子墨2019-04-16 11:17

都是老古董
19回复

游骑兵2019-04-16 23:34

都是痛啊
8回复

四柱清册2019-04-16 23:12

已是回忆了
16回复

可爱公主2019-04-17 03:48

哎 其实应该好好保护 没有价值就拆
14回复

淡淡人生2019-04-16 23:30

城墙没提啊
2回复

依然2019-04-17 01:51

该拆就拆别含糊,现在建的东西一百年以后也是老玩意!
12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