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达明路
当时针指向8:00PM,达明路将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
保安直挺挺的在每一个小路口站立,容不得一辆非机动车通行。烧烤油烟四散纷飞,夹杂着臭豆腐独特的气味,煽动来往人群中或空或满的胃。
身处街道入口,脚下是崭新的柏油路面,前方灯火通明,那是两排灯笼亮闪闪的指引。
但从前的达明路,并不是现在这样的。
01
从招呼站变成虎节路口站,再后来是达明路站,到现在的取消站点,公交站牌不断见证着道路的变迁。
昔日这里并不是一条正统的“美食街”,也没有如此庞大的客流。
台球店、网吧、咖啡馆、棋牌室、软件店和数不清的奶茶店小吃店餐馆和烧烤。
曾经的达明路如百花齐放,散落在道路两旁。
十年前放学时,同学们会三五结伴,在省府路口买一杯阿二或者水舞,或是再走两步,拎上一块奢侈的鸡排。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阿楷美食街,风头一时无两。
百米长的街道里簇拥着烧烤夜宵与酒店,6家挂着阿楷姓名的实体店并排立在路旁,颇有北京簋街的风范。
在马路对面与阿楷遥相呼应,屹立许久的是老福洲,从小吃到大的老字号餐饮,犹记得1元3个的煎饺,如今已不知涨价到多少。
那时还是双行道,柏油路上车来车往,一切都是舒服的模样。
02
如果说各路大排档承载着福州人对于夜宵的需求,那么达明路便是心照不宣的第二场去处。
凌晨2点过后,从娱乐场所中陆续走出的人们,迈入门口等待已久的的士。
“师傅,达明路”
离合挂挡,一脚油门,轮胎在啸叫,窗外掠过的风景与急速攀升的转速表,走马观花般成了转场的前戏。
刚开美食街时的达明路。
夜晚的人潮往往在十字路口集结,路灯下的流动摊位,烧烤与炒面,鱼丸与肉片共同散播诱人的香气,孕育出深夜里每一份有故事的记忆。
接上煤气罐的小摊点起灶火,撒足了料子,倒入等待已久的面条,用铲子娴熟的开始翻炒。
一旁的炭火上,高温炙烤下的五花肉,热油逐渐从面上滑落,“滋啦——”一声滴在下方,冒起阵阵熟悉的烟气,垂涎欲滴。
有在酒吧里动次打次后的迷醉,也有KTV嘶吼后的疲惫,有老友相聚的畅谈欢喜,也有一人独饮的失魂落魄。
路边临时的简陋桌椅,足以看遍人生百样。
03
2018年2月11日,达明美食街开街,号称福州“士林夜市”。霎时间,街道被攒动的人头所盖满,人们兴奋的在其间穿梭,找寻钟爱的风土人情。
车轮饼、烤冷面、炸鱿鱼,每间小车就是一个摊位,整齐的列席在道路正中间,贯穿300米长的街道。
恍然间,熟悉的烟火气似乎消失的一干二净,两边的店铺也变了味。
除掉坚守十余年的几家店铺之外,大多是所谓的网红店,与其他城市的美食街别无二致。
许多曾经的老板抱怨到,因为车进不来,门口的客流虽大,但绝大多数是观光打卡,进店的人群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曾经的老店支撑不住,纷纷离开。
而阿楷出事后,让所有人对现在达明路的情况,认识的更清楚了一分。
还在坚守着的人们,如同一群在孤岛互相依偎取暖的航行者,时常串串门,感慨世事无常。
炊烟缥缈,被路灯天罗地网般照耀,无处遁形。明晃晃的白色烟气,是一种并不好闻的刺鼻气息。
04
历史上的达明路,也经历数代变迁,有过十来个名字,直到清末才改称达明河沿(墘),是现代名称的雏形。
1928年以前,河宽尚可容一艘游船,1933年河流始被填平,人们才逐渐改口叫达明路。
也少有人知道,达明路曾经住过一位振威将军。靖远舰舰长,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
因城市建设,这一处故居已经拆迁,叶家人也已经搬走了,只留下一小块的石牌。再到后来,石牌随着年代的流逝,也无处可寻。
约莫10点出头,达明路开始收街。“规定的是十一点,但是没生意了一般都会早点关门收拾。”
蓄势待发的环卫工人将马路打扫的一干二净,不留下任何痕迹。
随着路障的移开,的士们接踵而至,盼望接到一笔大单子。
可街道已无往日那般喧嚣,停留数秒,司机也缓缓加速走掉。
商业化的道路无可避免,只能说一定要比较的话,我确实更喜欢原来的那个。
星标知了
福州好店趣事全知了
图 | 雷 阳
- END -
没看够?继续点
好看的人都在看

中山路美食街,一逛就是20年!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
蓝天13067291899二手房销售与租赁2019-04-18 01:34
琪(琦)2019-04-18 01:23
小令2019-04-17 20:18
QQ新闻2019-04-18 00:00
看景2019-04-17 23:04
ToZ曾2019-04-17 14:50
L2019-04-18 00:03
嗯2019-04-17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