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给凉山网发送邮件

井陉县违法倒卖矿产资源 46家合法企业资产被掠夺

滚动新闻神勇加蚂蚁2019-04-18 14:52:28

新闻来源:磅礴新闻

鼎镨矿业胜诉后依然被关停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河北高院”)终审判决井陉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井陉县政府”)败诉,依然未能阻止该县用“偷换概念、巧立名目、违法操作”的手段倒卖矿产资源、掠夺合法矿产企业的步伐。

井陉县位于省会石家庄西部,是河北乃至中国少有的非金属资源大县,已探明的矿产49种,可开采利用的32种,其中“四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花岗岩大理石)、一土(陶瓷粘土)、一水(矿泉水)”质优量大。石灰石储量达130亿吨,氧化钙含量达55.19%,接近理论数值,储量及品位均属华北之首。井陉县陶瓷粘土储量达8000万吨,其中紫砂储量2000万吨。

井陉县的采矿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以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成立矿产企业,一家采矿企业股东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合法的矿产企业最高峰达到百余家,经过几轮兼并重组之后,截至目前共有合法的矿产企业共计46家。

井陉县是全国有名的“钙镁之乡”,钙镁矿业是井陉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民生产业。2018年1月30日,井陉县政府的一纸《停产通告》,使46家拥有《采矿许可证》的合法矿产企业都面临灭顶之灾。

井陉县政府声称《停产通告》依据的是河北省委、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坚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冀字[2018]3号)文件精神(以下简称“3号文件”)。

《停产通告》决定对全县持证矿山企业(46家)实施停产停采,对矿山开采面进行喷涂封闭,对生产设备予以封存,并对46家合法矿产企业实施了断水断电等强制关停措施。

《停产通知》还要求,各企业维持现状,不得进行买卖、转让、出租和抵押,不得进行法人(代表)变更,不得进行企业名称变更,不得增设新的生产设备,不得新建、扩建生产线,不得擅自对矿区范围内进行整治、修缮和改造。

关停46家合法矿产企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单位对各企业资产(不动产)进行评估作价,对矿山企业开采情况、资源保有量及股东资产进行核实”。

46家合法矿产企业被全面关停之后,井陉县委、政府于2018年3月15日联合出台了《井陉县矿山综合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要求46家合法矿产企业无条件退出,并重新调整矿权设置,将46家矿产企业布局为一、二、三、四4个区域,其目的是“通过矿产资源整合,运用先进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全面提高矿山生产规模和资源利用水平”。

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2018年5月8日,井陉县政府出台《井陉县矿山整合一区二区矿山及加工企业退出关闭补偿奖励办法》(以下简称“补偿奖励办法”)。

补偿奖励办法规定,主动申请关闭退出矿山和注销采矿许可证的企业,退还剩余资源储备价款,退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对固定资产予以补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同意“申请关闭退出”的矿山企业不予奖励,不足额缴纳保证金,对存在越层越界的违法行为,依法顶格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娱乐业转型矿业的井陉模式

整治方案对井陉矿产资源整合重新布局,一区、二区一共有26家矿山企业,在补偿办法的“奖”、“罚”、“刑”措施下,有20家矿山企业被迫“主动申请关闭退出”,得到的补偿和奖励是剩余资源储备价款每顿0.5元,主要的矿山设备(挖掘机、铲车、汽车等)没有得到一分钱赔偿,为此这些从业人员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按照市场行情、国家相关规定及本地区相似赔偿案例,剩余矿产资源储备每吨应该得到10元左右的赔偿。

井陉县政府用“奖”、“罚”、“刑”三大法宝,将一区二区20家矿山企业的剩余矿产资源储备以每顿0.5元的价格“整合”,又以3至7元的价格卖给了广州九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洲控股公司”)、井陉县茂鑫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鑫矿业公司”)、井陉县诚达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达矿业公司”)。

磅礴社调查得知,九州控股公司、茂鑫矿业公司、诚达矿业公司以13.5亿余元的价格,获得一区二区约4亿吨的剩余矿产资源储备,井陉县政府用13.5亿“退奖”20家矿山企业约2亿元。

九州控股公司、茂鑫矿业公司、诚达矿业公司真能到达“运用先进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全面提高矿山生产规模和资源利用水平”的目的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三家公司的背景资料。

公开的资料显示,九洲控股公司的经营范围为“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投资咨询服务;房屋租赁;场地租赁(不含仓储)”。

就这么一家与矿业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企业,已经开始在井陉县威州镇三峪村大兴土木,在没有任何用地手续的情况下用地700亩,竖起了“九洲矿业”的大旗。

磅礴社在现场看到,约有40余辆挖掘机正在作业,而根据《三峪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核查外调地图》显示,所谓的“九洲矿业”作业地就在此区域,大量的基本农田和林地被破坏,在“九洲矿业”的不远处,一座“威州镇搞标准农田基本建设”的石碑孤零零树立着。

据当地村民介绍,三峪村三位村民因维护土地、阻扰“九洲矿业”施工,被当地警方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公开的资料显示,茂鑫矿业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8日,注册资金(认缴)为500万元,由六名自然人股东组成。可以肯定的是,这家成立于“2018年5月8日”的新公司,是为进军井陉矿业的“特别布局”。知情者告诉磅礴社,茂鑫矿业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一直在石家庄经营夜总会、歌舞厅、洗浴中心,从娱乐行业到矿业的跨越式转型,开创了全国绝无仅有“井陉模式”。

诚达矿业公司2019年2月14日才成立,注册资金(认缴)为500万元,也是为进军井陉矿业的“特别布局”,关联信息载明其实际控制人是从事房地产行业,旗下有一家房地产公司。

按照3号文件的规定,所有矿业权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矿产权出让竞争性环节全部纳入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但是针对一区二区矿产的拍卖,只在井陉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事后也未公开交易信息和结果。

同时强调,招标过程重点评判招标人的资源利用水平,而这三家公司“资源利用水平”基本为零。

县府败诉之后逆势推进矿改

井陉县用“环保一刀切”的手段,强制关闭合法矿产企业,又利用“奖”、“罚”、“刑”三大法宝,推行合法矿产企业“主动申请关闭退出”,将一区、二区20家矿产企业割让给没有采矿许可证的三家公司。

3号文件的主要精神是:(1)、矿山整合要本着政府主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和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的原则;(2)、到2020年固体矿山数量减少30%,50%的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3)、到2025年,固体矿山数量减少50%,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而井陉县政府的整合方案是:(1)、到2019年底,全县46家持证矿山企业必须全部退出,新设6家,只有原来的13%。(3)、到2019年底,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达不到强行关闭。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巧立名目、违法操作”,井陉县大多矿业主认为,如果背后没有严重腐败和利益输送,此次矿业整合的主导者不可能如此高歌猛进的。

当然,一区二区26家矿产企业,只有20家“主动申请关闭退出”,井陉县鼎镨矿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另有三家不退出不起诉,处于观望状态。

2019年3月15日,河北高院下达的终审判决,井陉县政府作出《停产通告》属违法行为。在河北高院已经判决井陉县政府行为违法的情况下,井陉县政府(没有井陉县委)依然在用同样的方法,强制推行三区、四区的矿业整合。而且强调“刑事手段”、“抓捕法定代表人”等威胁手段,逼迫三区、四区20家合法矿产企业就范。

可以看出,一区二区“中标”的三家企业,都是没有任何资源利用水平,也没有技术能力,更没有产业链和深加工能力的局外企业。

知情人士向磅礴社透露。曾有资源利用水平高,有产业链和技术,资金雄厚,并承诺让县政府、退出企业和失地失业农民都满意的几家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想参与竞拍,但被井陉县政府的主导者拒绝。

值得一提的是,井陉县国土局拿着一区、二区“主动申请关闭退出”的20家矿山企业的《采矿许可证》,去原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注销,省厅拒绝办理注销,其理由是必须让企业法人代表亲自办理,并现场签字和拍照。

但是,井陉县国土局至今不敢通知这20家矿产企业的法人代表去省厅办理注销手续,因为他们是被胁迫退出的,根本没有得到合理赔偿。这20家矿山企业的《采矿许可证》注销不了,三个新设矿业公司的《采矿许可证》也就办不了。

井陉县打着环保的旗号,违背中央精神、违反3号文件的规定、不执行省高院的终审判决,把“捞钱手段”凌驾于党纪和国法之上,强制掠夺46家合法矿产企业的资产,正在把“矿产资源大县”带向灾难。

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

世外︶ㄣ桃源2019-04-19 07:14

文章必火……
8回复

San少爺2019-04-19 01:56

?????????
13回复

挣钱养娃2019-04-18 15:00

好热闹
4回复

留灯枯桐2019-04-18 23:05

井陉
19回复

梁中彦2019-04-18 23:40

疯了,在找死。
14回复

征服2019-04-18 16:18

上一下抖音,估计会火。
6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