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给凉山网发送邮件

北大专家:北京养老机构不存在“一床难求”,90%有大量空床位

滚动新闻华夏时报2019-04-20 09:47:23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甚至入住北京最火养老院,要排队100年才有床位。这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经过调查发现,在整个北京市,只有10%的养老机构存在一床难求的情况,另外90%有大量的空床位。

“我们调查了北京市所有养老机构,当时北京市有养老许可证的养老机构是460家,居住了41000多个老年人,跟北京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人口规模进行比较,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只有1.3%的北京市户籍老人在养老机构。这1.3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98.7%的北京市户籍老人都在家里头。”4月19日,乔晓春在“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表示,通过追踪发现,有近20%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到20%,有50%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到50%,真正一床难求、入住率100%的养老机构有多少?49家。49家占的比例有多大?只占10%。

就此,乔晓春得出的结论就是:北京不存在“一床难求”。

90%的养老机构有大量空床

98.7%的北京市户籍老人都在家里头养老,乔晓春表示,他们没有住养老机构,或者是住不起养老机构。

机构收费取决于老人生活能力情况和机构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养老机构把收费级别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事业、民非和企业来划分的话,那么,完全不能自理的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的平均收费是3700元/月、民非是4500元/月、企业的是9800元/月,企业的收费是最高的。

这样的收费标准高吗?北京市的老年人究竟有多少钱?

“如果按照离退休、养老金收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平均每个月是3456元,中位数是3300元。如果将继续工作,包括干农活、抚恤金、企业年金,包括子女给他、房租等所有收入加在一起,平均值是4395元,中位数是3833元。老人的总收入应该是单纯养老金收入再多那么七八百块钱。”乔晓春表示,将老年人的收入分布列出来便可以看出,70%的老年人收入低于5000元,80%的老年人收入6000元,90%的老年人收入低于8000元。

换句话说,全北京只有10%的老年人月收入是8000元以上。而每个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这部分老人进养老院,一般都有需求,通常就是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对养老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过,企业型养老机构的生活不能自理收费标准是每个月近10000块,8000块依然住不起。

“月收入能达到8000院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占整个北京市老年人的人群比例是1.59%,这样的话,我们的养老机构是挣不到钱的,因为没人能进去。指望那些不需要照顾,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进养老机构,这个比例更低。”乔晓春称。

那么,那些入住率100%的养老机构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定是服务质量好,收费低?管理做得比较好?会经营?还是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或者是有政府的支持?

但实际上,乔晓春发现其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和特征,“我们把北京市的养老机构按照不同的法人类型和经营模式区分,在床位利用率上,事业单位、民非和企业差不多。企业稍微高一点,企业利用率60%,事业法人单位是52%。运营模式也是这样。农村集体的床位利用率最高,达到76%,公办公营44%。用各种类型的运营模式下去看床位利用率,你发现没有,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

同时,有一点需要强调,收费和护理人员的工资对应,收费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护理人员工资的要求。

如何平衡养老机构的收益?

众所周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收入的底线不能太低,同时,为了使老年人能进来,收费标准也不能太高,所以这个两个基本都是刚性的,上面有一个天花板,下面有一个天花板。

也就是说,养老机构收费太高没人来,收费太低支撑不起投入成本,最后结果可能是导致大量的亏损甚至倒闭。如何平衡养老机构的收益?

“问题如何解决?政府支持。我们调查了三年,事业单位养老机构在这三年里头拿到的运营补贴平均189万,民办非企业是177万,企业是68万,这个都有具体的数,人员补贴、房租补贴。除了补贴,还有很多政策优惠。”乔晓春表示,北京市养老机构里,有78%事业单位得到政府的补贴,民办非企业有88%得到了补贴,企业里52%得到了支持。可以看出,补贴的规模是很大。

有了那么多的补贴,企业是不是就赚钱了?并没有。

乔晓春通过调查发现,养老机构多长时间能收回投资?1-3年收回投资4.5%,4-6年收回投资占4.9%,10年以上收回投资的占62%,绝大多数要想收回投资在10年以上。

除此之外,养老机构略有盈余的只占4%,基本持平的占32.8%,稍有亏损在32.6%,严重亏损30.7%,总体还是亏损的。

“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企业的亏损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的政府作用到底是什么?政府支持了原本应该倒闭的养老机构,却并没有对老年人的养老起到真正的支持作用。”乔晓春表示,政府的作用是在后面做政策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政府、家庭、社会、市场理清各自的责任边界,希望养老机构、社会组织或企业走在前台,政府在后面推动。

绝大多数居家老人的养老问题,企业是解决不了的,市场是解决不了的,一定要政府出面。

“要想解决普惠或者所有大多数老年人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要来布局。”乔晓春表示,政府能出手的话,我们的养老服务获得需求会大量提升,这样大量提升导致我们企业有的是事干,产业才会真正发展。

就在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其中,32次提到“养老”。最令人关注的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除此之外,填补中国空白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标”也已发布。

4月16日,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供求不平衡,高质量养老床位一床难求以及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反映的“盈利难”、“融资难”和“用地难”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这一系列动作,无一不是为了打通和消除养老服务的一系列“堵点”和“痛点”。

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

嘛意思2019-04-20 09:17

谁他妈住的起呀??
2回复

天天向上2019-04-20 03:18

象卖房饥饿型销售的广告。
24回复

小雨2019-04-20 03:44

相信党
5回复

李杰2019-04-20 04:50

你你你
21回复

平平2019-04-20 03:35

??????
8回复

邱伟2019-04-20 05:21

又出来瞎逼逼了!
15回复

上官剑2019-04-20 04:51

放屁
8回复

Anna2019-04-20 04:57

住不起啊……
10回复

凉山网友2019-04-20 03:21

放屁!
3回复

李杰2019-04-20 04:46

今晚
1回复

冬雷2019-04-20 14:42

你说东,他说西。
16回复

Guan682019-04-20 03:14

“全北京只有10%的老年人月收入是8000元以上。而每个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这部分老人进养老院,一般都有需求,通常就是生活不能自理……” 其实老百姓主要关心的是生活不能自理时的养老问题,而不是能够生活自理时的养老问题。特别希望政府能尽早尽快完善养老体系,以解决老人和儿女的后顾之忧。
24回复

CFM2019-04-20 03:09

这位北大的专家你的数据分析没错,工资全部交给养老机构是可以住上的。但是你考虑老人们的医疗费用支出没有?难道养老机构全包??看来你这个北大专家是假的。是来骗流量的。。
19回复

王立霆2019-04-20 03:37

奇葩什么?干奇葩事?
14回复

真诚2019-04-20 03:30

睁眼说瞎话
22回复

2019-04-20 04:31

瞪眼胡说八道!
3回复

贵林通讯2019-04-20 03:28

你是脑子被砖砸了吧!
18回复

冰冰2019-04-20 03:39

看看吧
19回复

川子2019-04-20 03:10

养老机构为啥要收钱,不应该是国家补贴吗?
9回复

刁儿郎当2019-04-20 04:49

站着说话不腰疼
17回复

大隐隐于市(芦)2019-04-20 04:25

他一定是活在天上!
9回复

为自己加油2019-04-20 11:53

养不起
5回复

备用号码2019-04-20 07:56

砖家,为啥空?
5回复

靠近你温暖我2019-04-20 09:11

估计价格昂贵!
10回复

意境·心2019-04-20 09:21

紧俏营销
8回复

心向无畏2019-04-20 03:48

北京不需要这么多养老机构吧,北京生活水平都这么好,谁去养老院,没空照顾都自己请保姆,把资源让给地方省市区那些为了生计奔波没空照顾父母的人吧
8回复

偶尔看看2019-04-20 03:04

哈哈,跟幼儿园入学一样,养小朋友的都明白。上海有那种养老小区,离朱家角不远,可能别的省市也有吧,特别好。自理半自理的在家住,每各房间都有紧急呼叫按钮,服务中心24小时值守,食堂、送餐、入户护理、医疗服务一应俱全。
10回复

天山童姥2019-04-20 04:48

这位大砖夹,请附上你文中提到的那北京460所有证照养老机构的名字地址床位数收费等级标准,这才是硬核数据,砖家呀,下笔万言,离题千里
5回复

树嘟噜2019-04-20 07:37

上星期吾一友父母具在,年近八十其母身体尚可,其父小脑萎缩,不能自理,其母不堪其扰,子女三人而不能近侍,其母子送老父至养老院,月缴费2200元,比北京低数倍,建议北京老有不能所养者,送到我们边远小城,蓝天白云,比北京强得太多。
17回复

常义若明2019-04-20 08:14

为什么有养老院没有养孩子院?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就是为了将来我们把他们送进养老院?
10回复

Scream。2019-04-20 04:20

现实问题就是很多老人把积蓄都给了子女,自己无力承担高额的品质养老,或者不舍得将钱都花在品质养老上面,节俭的渡过晚年,把钱留给子女,老人有钱造成的家庭纠纷太多了,老人没钱也容易造成家庭纠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15回复

民族英雄2019-04-20 05:28

实地调研了么?再着有些老人住得起么?是不是信口开河还是为它人做宣传?
10回复

老金2019-04-20 03:08

光北京好不行,要全国都好才行。
16回复

无欲则刚2019-04-20 04:52

收费高是一方面,服务质量是关键,养老难啊
6回复

开心阿婆2019-04-20 08:42

生活上能自理还是待在家里,等基本不能自理了再去养老院,过一天是一天,不求钱多少,只求身体要健康,活在当下开心每一天!
1回复

路人乙2019-04-20 03:14

这些年最听不得专家这两个字
2回复

游学公子2019-04-20 05:24

倘若养老问题容易解决,就不存在难以攻克的症结。养老难题的实质,是收支不平衡,收入难以承担支出,这在寻常百姓家尤为突出。另外,发达国家何以解决得比较好,值得我们深思。
6回复

一面湖水2019-04-20 12:42

国家统包思路绝不可取,也行不通,人口基数摆在那,且以往的低效一目了然。那些公办基本财政付工资,付水电和各类东西全免费,没有补贴会死翘翘。解决问题还是必须真正放开,有些城市一年难得批一二家新养老院,这些还基本是原来延伸出的分店,去民政部门申请看,估计条件还是苛刻的吓人。另外法律保障经营者权力的条款必须提上日程,闹就有赔的局面必须终止了。第三多去台湾参观下长庚养老院。看看人家怎么建,我们的大都像监狱式管理,价格又高的离谱,显然有问题。
4回复

刚总2019-04-20 04:54

平民百姓退休4o00千块以下。刚解决温包大多数住不起。请你不要纸上谈说!
16回复

戈壁红柳2019-04-20 03:46

许多人应该都没看完乔晓春全都说了些啥就开始在那里瞎逼逼瞎拍砖了,通篇来看,乔所调查和发表的言论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因为大多数老人收入与养老机构的收费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北京市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严重不足应该是事实
24回复

风之子2019-04-20 03:42

开始打老年人的注意了,生有所老看来很遥远~
8回复

尘埃落定2019-04-20 05:48

为什么要养老院呢?儿女不就是给爸妈养老的么,不要讲各种理由,父母给儿女结婚买房成家立业,就应该去养老送终,本人没时间可以雇佣保姆,保姆不行就换高级护工,不要谈花费,父母一套房子卖了最少能用三十年,就是不能送父母去养老院,去了就是不孝
7回复

2019-04-20 03:02

养老事业发展的政府培育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与监管到位,都是下一步应该大力加强的工作,是国家大事。
1回复

笑看人生2019-04-20 03:47

以后可怜的是那些独生子女的老人,特别是只生了女儿的家庭老人,在家养老又无人照顾,去养老院又住不起,想进公立的养老机构可能等到入泥都未必等得到。
17回复

Bob2019-04-20 03:03

这又是GP砖家,你说的空床位都上万,只有你能住得起!!!
2回复

四季有春2019-04-20 03:15

我在家(农村的原住房)办了个养老院,面对农村和城市的老人,准备19年下半年收纳老年人入住。 规模不大,能容纳30位老人享用。
14回复

红军2019-04-20 03:55

我父亲今年78岁。大型国企中层干部,长春,现在月退休工资3500元。
24回复

嗯吸·2019-04-20 03:08

砖家就是不同
17回复

YY2019-04-20 03:18

目前养老机构是条件太差的不愿意住!条件太好的又住不起!现在企业退休的一个月退休金也就差不多3000左右!能和事业单位退休的比吗!让北大教授去养老院住半年试试去!体验体验!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5回复

看天空2019-04-20 03:56

国家提倡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符合国情和国人的习惯。应适当提高老年人的收入。
21回复

Sim2019-04-20 04:32

现在有很多病人积压在医院,因为家属发现在医院住院的费用能够报销而低于养老院,而医护质量却比养老院高的多。
13回复

爱在太平洋2019-04-20 03:37

公立的排不上,私立的住不起。专家你说的是哪家的机构数据?
25回复

我就是8882019-04-20 03:15

砖家呵呵(两声),别讲北京了,在广州公立老人院你去排下队要等多久?当然以你名气,地位当然不难,
5回复

青天白日2019-04-20 04:32

政府不能把养老之事当成企事业单位来管理,应该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考虑。养老事业做的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中青年劳动者,而中青年劳动者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4回复

舞动的阳光2019-04-20 03:13

事业单位养老机构3700/月,企业9800/月,年轻时挣的可远不够养老啊
14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