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夫妻”的20多年:手在高温炉里每天进出数百次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怡 余晖 杨志国 记者 林清智)“8块钱是吧?拿个三块,两块甜的,一块咸的。”每天清晨,当整个城市还没完全从睡梦中醒来时,位于镇江句容市镇句路的一家烧饼铺就早早地开张了,烧饼店女主人麻访叶正忙着招呼客人。而男主人吕林春则在一旁手不停歇地往滚烫的高温炉里贴烧饼,“贴一个烧饼就要伸出一次手,我们一天做几百个,五六百个烧饼,就要五六百次,这炉子里很烫的,里面温度280多度,有的刚学的人那个手都烫烂了。”
吕林春今年64岁,他和妻子麻访叶来自浙江,说起“做烧饼”,老吕说他已经做了20多年了,不过妻子做烧饼的时间比他更长。这时烧饼店女主人麻访叶接过话茬:“我老公以前是打石头的,那时候,我哥和我以及妹妹出去做烧饼,半年就赚了一两万块钱,当时很高兴、很高兴,很满足,很满足了。”
看到做烧饼这么赚钱,家里人都支持他们出去闯一闯,麻访叶和吕春林也觉得靠这个手艺吃饭比在家里种田好一点,“我们那时候好像是1993年吧,就出来做烧饼了。一开始我们到温州瑞安,当时租店面租不起,就弄一个小板车摆摊做的。”
就这样,走南闯北,四处奔波,四五年前,他们夫妻俩和儿子一起来到句容,租了一个小门面,靠着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们一般是早上是4:30起床,5:30烧饼做出来,晚上一般是6点钟就不做了。我们一天忙到晚,也很踏实的,一天到晚钱就收回来了,比他们打工的强多了。”吕春林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接着说,“我们现在这个生活改善是靠我们两口子做烧饼,一个一个的做出来的,生活现在改善不少了。”
吕林春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辛苦。做烧饼也是如此,不仅辛苦,也需要技术,比如这个发面是有具体的时间的,我们冬天,早上的面粉是要第一天晚上弄起来,夏天的时候我们这个面粉可以晚一点,但也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发面就比如跟人一样,要保持她永远年轻,保持她十八到二十五六岁这个样子,面粉发度就是这么发到那个位置,基本上就是又脆又软,面发老了不好吃的,就很硬了。”
吕林春正说着,一位顾客过来了,“我是特意从后白赶过来买的,经常过来买烧饼,老板人也不错,料也挺多的。”
记者了解到,吕师傅的烧饼店原来是和儿子一起开的,去年,老夫妻俩和儿子分开,他们新开了一家店,不仅如此,老夫妻俩还将做烧饼的手艺教给亲戚,带着亲戚在句容开了7家小烧饼店。
对于现在的生活,麻访叶觉得挺满足,“我觉得我自己也很满足的,现在媳妇娶了,孙女也生了,我觉得是很幸福的。自己劳动,自己赚钱自己花呗,不要给孩子负担。”
吕林春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我们是劳动人民,我们是靠这个技术,靠这个手艺吃饭的。我们虽然年纪大了,我们在家里也闲不住,出来呢也再做几年。”
(通讯员供图 编辑 李蔚蔚)

相邻两家“小郑酥烧饼”谁正宗?法院这样判

丹阳“毒狗案”16人被判刑 其中5人另付赔偿金567万

果子狸出门遛弯踩中捕兽夹 黄鼠狼:还有我!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
菩提树2019-04-30 08:42
那一天2019-04-30 08:13
第一批95后2019-05-01 06:48
小狗2019-04-30 11:07
慧眼2019-04-30 09:25
Mr张2019-04-30 08:39
城里故乡2019-04-30 12:36